“中本聪最新消息 价格” 的搜索热潮,正被诈骗团伙转化为收割工具。中本聪自 2010 年隐退后再未公开露面,所谓 “最新消息” 多为杜撰,而借其名号炒作的 “中本聪币” 价格更是虚假骗局的幌子。从雕像被盗的艺术事件到凭空捏造的 “复出宣言”,每则传闻背后都暗藏资产盗窃陷阱,需从消息真伪、价格骗局与法律风险三方面认清本质。
中本聪 “最新消息” 的核心是 “虚实混杂,借题发挥”。2025 年 8 月瑞士卢加诺中本聪雕像被盗又被沉入湖底的事件,本是一场离奇的社会新闻,却被骗子曲解为 “中本聪即将复出的信号”,在社交平台散布 “雕像事件是去中心化宣言” 等虚假解读。更常见的是伪造 “中本聪现身访谈”,声称 “将推出新代币”,实则与此前借赵长鹏名号引流的套路如出一辙。而中本聪本人的真实动态始终成谜,任何所谓 “独家消息” 均无权威来源,这为骗局提供了可乘之机。
借 “价格” 炒作的骗局已形成完整链条。骗子利用用户对 “原始股” 的渴求,推出所谓 “中本聪币”,虚构 “首发价 0.1 元,即将暴涨 100 倍” 的价格预期,在虚假官网标注实时波动的 “行情 K 线”,实则与鄂州法院审结的诈骗案一样,是后台伪造的交易数据。他们常以 “中本聪最新授权” 为噱头,宣称 “价格将随技术升级翻倍”,诱导用户充值购买,待价格炒到虚假高点后便关闭平台跑路。2025 年初曝光的 “中本聪币骗局” 中,超 2000 人被虚假价格承诺骗走共计 3000 余万元。
即便避开直接诈骗,追逐相关 “价格” 仍难逃违法风险。我国明确虚拟货币交易属非法金融活动,所谓 “中本聪币” 未获任何监管认可,其价格波动完全由诈骗团伙操控,不存在真实市场支撑。参与交易不仅面临平台跑路、资产被盗的风险,还可能因资金关联犯罪被调查,涉币账户冻结率较普通账户高出 85%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骗子常要求通过境外渠道交易,翻墙操作已违反互联网管理法规,单独即可构成违法。
法律层面的惩戒早已清晰。伪造中本聪消息、炒作虚假价格构成诈骗罪,鄂州案件中 34 名涉案人员因类似套路获刑,主犯刑期超 10 年。用户参与交易即便未直接受骗,相关民事行为也属无效,损失需自行承担,与赵长鹏案中 “违规必追责” 的逻辑一致。
从雕像事件到价格骗局,中本聪的名号始终被骗子滥用。公众需牢记 “真身隐退无消息,虚拟货币无真价”,坚决远离相关传闻与交易,通过正规金融渠道守护财产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