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i 币创始人:名校光环下的骗局操盘与风险真相

“Pi 币创始人” 的身份包装,是这场虚拟货币骗局最具迷惑性的伪装。项目方对外宣称,Pi 币由斯坦福大学博士 Nicolas Kokkalis 领衔,联合 Chengdiao Fan、Vincent McPhillip 等名校背景人士共同创立,这种 “精英团队” 的设定让不少人误以为其具备技术含金量。但结合 2025 年 Pi 币崩盘事件与监管通报可见,所谓 “创始人团队” 不过是借名校光环炒作的操盘手,其运作的项目本质是集传销、诈骗于一体的非法资金盘,参与其中只会面临财产清零的结局。

创始人团队的 “名校背景”,从始至终都是刻意营造的信任陷阱。项目方反复强调 Nicolas Kokkalis 的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后身份,宣称其主导的 “手机挖矿” 技术基于成熟的恒星共识协议(SCP),但这一说法存在致命漏洞:一方面,斯坦福大学从未公开为 Pi 币项目背书,所谓 “团队成员” 的关联信息无法通过校方渠道核验;另一方面,创始人宣称的技术创新实为概念拼凑 ——SCP 协议虽被瑞波、IBM 等使用,但 Pi 币白皮书并未说明如何将其应用于 “手机挖矿”,甚至承认自身架构 “超越区块链”,本质是中心化服务器中的数字记录,与此前讲解的区块链 “去中心化账本” 特性完全相悖。更讽刺的是,币圈大 V 李笑来早年仅戏谑提及 Pi 币,便被创始人团队包装成 “官方站台”,进一步暴露其借他人信誉造势的套路。

创始人团队设计的运作模式,完全符合传销与诈骗的双重特征。与区块链 “集体记账” 的透明逻辑不同,Pi 币自 2019 年上线以来长期处于 “测试阶段”,所有所谓 “挖矿收益” 仅记录在中心化 APP 中,用户无法在任何公开区块链浏览器中核验。创始人团队通过 “免费挖矿” 吸引用户注册,再以 “拉新提升算力” 为诱饵,要求用户邀请好友加入形成层级关系,这种 “拉人头返佣” 机制已触犯《禁止传销条例》。2025 年 5 月,Pi 币骗局崩盘,价格单日暴跌 98%,3500 万用户资产蒸发,警方查获的 2.3 万个涉案账户证实,创始人团队通过傀儡账户操纵价格,待吸纳足够资金后便抽干流动性跑路,与 “中本聪 APP” 的收割套路如出一辙。

即便抛开骗局本质,创始人团队的行为也早已触碰法律红线。我国监管明确虚拟货币交易属非法金融活动,而 Pi 币创始人团队通过境外服务器搭建平台,向境内用户引流,以 “未来上线交易升值” 为噱头诱导参与,已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。多地网警发布的风险提示指出,创始人团队借 “挖矿” 名义强制收集用户通讯录、身份信息等敏感数据,这些信息要么被贩卖牟利,要么用于精准诈骗。2025 年破获的案件显示,部分受害者因轻信 “创始人名校背景”,不仅投入资金,还泄露个人信息,最终面临财产与信息的双重损失。

参与 Pi 币相关活动的风险,早已被创始人团队的操作写满预警。一是财产灭失风险,创始人主导的 “延迟主网上线”“操控价格” 等行为,导致 2025 年崩盘后用户资金追回率不足 5%;二是法律追责风险,参与拉新推广的用户可能因组织传销活动被追责;三是信息泄露风险,创始人团队掌握的海量用户数据已出现多起外泄事件。正如专家所言,判断此类项目是否为骗局,只需看其是否符合 “有名校背书却无落地应用、靠拉新维系却无交易透明性” 的特征,而这正是 Pi 币创始人团队的典型操作。

综上,Pi 币创始人团队是借名校光环操盘骗局的非法团伙,其项目无任何真实价值。认清 “精英背书” 背后的敛财本质,拒绝参与虚拟货币交易,才是守护财产安全的根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