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以太坊会到 10 万美元吗” 的追问,在 2025 年以太坊价格冲高后持续发酵。尽管市场出现 “机构增持推动价值重估” 的论调,甚至有激进预测称其将突破 1.6 万美元,但 “10 万美元” 的目标不仅缺乏现实支撑,更已成为诈骗分子收割资金的新话术。在我国法律框架下,无论价格预测是否成真,参与相关交易均属非法,每一次对高价的追逐都可能沦为财产损失的开端。
“10 万美元” 的预测从源头就是脱离现实的炒作噱头。截至 2025 年 9 月,以太坊价格虽曾突破 4600 美元,距历史高点仅一步之遥,但这轮上涨高度依赖宏观流动性宽松与机构 ETF 资金流入。即便按最乐观的机构预测,其目标价也仅为 1.6 万美元,10 万美元需较当前价格暴涨 20 余倍,而支撑这一涨幅的 “生态突破”“全球资产配置” 等理由均无实质证据。更关键的是,虚拟货币价格本质由资本炒作主导,2025 年 8 月仅一天就有超 16 万人因以太坊波动爆仓,爆仓金额达 6.94 亿美元,这种剧烈波动恰恰说明其价格缺乏稳定支撑,所谓 “10 万美元” 不过是比 “MBUS 币千万倍收益” 更隐蔽的虚假宣传。
2025 年,“高价预测” 已成为诈骗分子的标准引流工具。诈骗团伙精准利用用户 “踏空焦虑”,将 “以太坊 10 万美元” 与 “ETF 合规落地”“退休账户入市” 等消息捆绑,通过微信群发布 “分析师预测报告”,伪造 “历史精准预判” 记录营造可信度。在 “莫比乌斯” 传销案中,骗子正是用 “币价千万倍上涨” 的话术引诱投资者购买虚拟币,最终骗取资金超 639 万元,而当前借以太坊高价预测的骗局套路如出一辙:先以 “机构持仓锁定供给” 等论调强化信心,再推荐虚假交易平台,以 “牛市前布局” 为由诱骗充值。更隐蔽的是,部分团伙推出 “质押以太坊领空投” 活动,要求用户转入资产激活 “增值权限”,实则为卷款跑路的前奏。
即便抛开预测真实性,参与相关交易仍面临三重致命风险。一是法律追责风险,我国 2021 年十部门公告早已明确以太坊交易属非法金融活动,2025 年多地警方通报显示,协助流转以太坊的用户已因帮信罪获刑;二是财产安全无保障,境外交易平台随时可能失联,2025 年已有 3 家为境内用户提供服务的平台跑路,资产追回率不足 10%;三是骗局陷阱,“10 万美元” 的预期会放大投机心理,让用户放松警惕,如浙江某用户因轻信高价预测,在虚假平台投入 50 万元后无法提现,正是典型案例。
监管部门与警方反复提醒,看待此类预测需牢记两点:正规金融市场不存在 “天价虚拟货币预测”,凡以此为噱头诱导投资的必是骗局;我国境内无任何合规以太坊交易渠道,所有交易均不受法律保护。所谓 “以太坊会到 10 万美元吗”,不过是骗子为收割资金编造的幻梦。
综上,以太坊 10 万美元的预测毫无现实依据,其本质是非法炒作与诈骗的工具。认清虚拟货币的非法属性,拒绝追逐任何高价预期,才是守护财产与自由的根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