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比特币在国内合法吗” 的疑问,需要从监管政策、民事效力与刑事风险三个层面综合作答。从 2025 年最新的法律框架与实践来看,比特币在国内不具有法定货币地位,相关交易活动属非法金融行为,参与其中不仅不受法律保护,更可能触犯刑法。
首先,监管政策已明确比特币的非合法属性。2013 年央行等五部委首次将比特币界定为 “虚拟商品”,否定其法定货币地位;2021 年十部门联合通知进一步收紧,将虚拟货币兑换、交易撮合等业务直接列为非法金融活动,彻底封死合法交易渠道。即便到 2025 年,监管态度仍未松动,央行二季度报告仍强调 “持续打击虚拟货币交易炒作”,明确境内不存在任何合法的比特币交易平台。
其次,民事法律层面,相关行为均属无效且风险自担。最高法明确指出,个人投资比特币及衍生品的民事行为因违背公序良俗而无效,由此引发的损失需自行承担。司法实践中,2024 年多起案例显示,投资者因平台跑路、资金亏损起诉维权时,法院均以 “交易非法” 为由驳回诉求。例如北京某法院审理的案件中,原告因炒比特币亏损 280 万元,最终被判自行承担全部损失,只因交易本身违反监管政策。
更需警惕的是刑事违法风险,2024 年洗钱罪司法解释将虚拟资产纳入规制范围后,相关追责更趋严格。若参与比特币转账、兑换以协助转移犯罪所得,可能构成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罪,最高可判七年有期徒刑。2025 年上海警方破获的跨境洗钱案中,3 名嫌疑人通过比特币转移诈骗资金,涉案金额超亿元,均已被提起公诉。即便是单纯交易,若通过境外平台向境内提供服务,仍可能触犯非法经营罪,面临高额罚金与刑期。
还需澄清 “持有是否违法” 的误区:目前个人单纯持有比特币暂不构成刑事犯罪,但持有行为不受法律保护,且极易因 “挖矿”“交易” 等关联行为卷入风险。2021 年起,“挖矿” 已被纳入淘汰类产业,相关合同自政策发布后一律无效,法院对折算补偿诉求不予支持。
综上,比特币在国内的合法边界清晰:不具有法定货币地位,交易属非法金融活动,相关民事行为无效,刑事风险突出。监管部门反复警示,虚拟货币交易是 “高风险陷阱”,与其纠结合法细节,不如坚守 “不参与、不交易” 的底线,这才是保护财产与法律安全的根本之道。